新疆錢幣
作者:新疆華春投資集團 來源: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:2007年02月14日
新疆歷史上的錢幣包括中原王朝錢幣、自鑄錢幣和外國錢幣。
新疆出土和傳世的中原王朝錢幣自漢至清,朝代銜接,歷代皆有,而且數量巨大,遍布全疆。最早的是西漢半兩錢。漢五銖錢數量多,分布地域廣。20世紀70年代,和田縣買力克阿瓦提遺址一次出土45公斤西漢五銖錢。
在唐代,中央王朝的錢幣流通于天山南北。北宋時期,中原錢幣也普遍地在南北疆各遺址中出土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,中原地區多次發生戰爭,鑄幣傳入新疆不多,不能滿足新疆市場流通的需要,當時的龜茲國就仿照內地傳統圓形方孔錢的形制鑄造過五銖、龜茲五銖和龜茲小銅錢等。
古代新疆本地制造的錢幣為數不少。如漢佉二體錢上的馬駝形象源自波斯;喀喇汗、察合臺汗錢的打壓鑄造法則源自希臘;龜茲五銖、高昌吉利、突騎施、紅錢的圓形方孔則源自中原王朝。新疆古代的錢幣基本上都是在新疆境內流通。
絲綢(chou)之路的溝通促進一(yi)些(xie)外國錢(qian)幣(bi)傳(chuan)入新疆。其(qi)中(zhong)有(you)中(zhong)亞貴(gui)霜王國錢(qian)幣(bi)和拜(bai)占廷(東(dong)羅馬)金幣(bi),更大量的是波斯(si)(si)銀幣(bi)。1959年,烏恰縣一(yi)次(ci)出土古錢(qian)900枚,其(qi)中(zhong)波斯(si)(si)銀幣(bi)占絕(jue)大部分。
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