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地名漢譯典故大全
新(xin)疆地名漢譯典故大全
庫(ku)爾勒:來自維語,有(you)“眺望”、“張望”的意思。
孔(kong)雀河:來自(zi)維語(yu),意(yi)為“皮(pi)匠河”。讀做“昆其得(de)里(li)亞”。“昆其”意(yi)為“皮(pi)匠”(漢語(yu)音譯成“孔(kong)雀”)“得(de)里(li)亞”即是“河”。
羅(luo)布泊:來自蒙(meng)古(gu)(gu)語(yu),即(ji)“匯入多水之湖”。羅(luo)布人(ren)曾是(shi)蒙(meng)古(gu)(gu)人(ren)的(de)一(yi)支(zhi),但現在已經徹底容(rong)入維吾爾人(ren)。
伊(yi)(yi)犁(li):來自(zi)維語,有“寬闊、舒適”之意(yi)。蒙古語“伊(yi)(yi)犁(li)”讀(du)作“伊(yi)(yi)勒”,是(shi)光明顯(xian)達的意(yi)思。
伊(yi)寧:來自維語(yu),讀做“固爾(er)扎”。為(wei)“盤羊(yang)”或“大(da)頭羊(yang)”的(de)意思。
那拉(la)提:來自(zi)蒙古語,即“有太陽”和(he)“陽光照(zhao)臨的地方(fang)”之意。
烏拉斯(si)臺:來自蒙古語(yu),即(ji)“有(you)山(shan)楊(yang)樹的地方”。
闊(kuo)什塔格∶來自(zi)維語(yu),即(ji)“兩(liang)座山”。
準噶(ga)爾:來自蒙古語,即(ji)“左(zuo)翼”或“左(zuo)手”。
巴音布魯克:來(lai)自蒙古語,即“泉源豐(feng)富”之意;同時也有哈薩克語“富饒(rao)的(de)泉”之意。
鞏乃(nai)斯:蒙古語“ 太陽(yang)坡(po)” 之意。
塔克拉瑪干:來自蒙古語(yu),即“進(jin)去(qu)出不來”;
另(ling)一說則來自維語,有“永(yong)遠的家園”之意,還有“被(bei)遺棄的土地”或 “地下有珍寶”的含(han)義。
塔里木:來自維語,即“無韁野馬”流(liu)入沙漠(mo)的的水流(liu)。
一恰里蓋勒克:維(wei)語(yu)“鳥兒的巢穴”。
喀迪(di)爾(er)庫都克∶來自維語,即“立著(zhu)一根木樁的(de)井(jing)”。
牙通(tong)古(gu)孜:來自(zi)維語,意為“野豬出沒的地方”。
慕士塔格:來(lai)自柯爾克孜語,即“冰山”。
博格達:來自蒙古語,有“神山、圣山、靈山”的意思。
克孜利亞:來自維(wei)語,即“紅色的懸(xuan)崖”。
汗(han)泥拉克:來自維語,有“帝王草(cao)場”的意(yi)思。
吐洪托乎(hu)拉克:來自維語,為(wei)“高土包子”之意。
達坂:來自維語,即“風口、山口”。
艾(ai)丁湖(hu):來自維語(yu),其含義為(wei)“月亮(liang)之湖(hu)”(“艾(ai)丁”即(ji)維語(yu)“月亮(liang)”)。
庫(ku)木庫(ku)都克:來自維語,即(ji)“沙井”。
喀喇昆(kun)侖:來自突(tu)厥語,即“黑(hei)色巖石”的意思。
庫魯(lu)克塔格(ge):來(lai)自蒙古語(yu),有(you)“干旱之山”之意。
庫木吐(tu)爾(er):來自(zi)維(wei)語,即“沙漠中的烽火臺”。也寫作“庫木吐(tu)拉”。
科克塔拉(la):來自蒙古語(yu),有(you)“青色的草原”之(zhi)意。
阿(a)斯塔那:來自維語,有“京(jing)都”之意。
喀拉(la)庫爾:來(lai)自維語“黑色的湖(hu)”。
覺洛塔格:來自維(wei)語,即“草木不長(chang)的荒山”。
博(bo)斯騰湖:來自維語,有(you)“綠洲之(zhi)湖”的(de)含義。蒙(meng)古(gu)語“站立(li)”(博(bo)湖湖心有(you)三(san)山屹立(li))
雅丹:來自維語(yu),即(ji)“險峻的(de)土丘(qiu)”。
阿爾泰——也譯作“阿勒泰”。來源(yuan)于(yu)突厥語,其意(yi)為“金子”。 阿勒泰地區盛產黃金。
庫米什:來自維語,即(ji)“銀子”。
賽里木:來自(zi)哈(ha)薩克語,有(you)“祝福、祝愿”的意(yi)思;還(huan)有(you)“山脊上的湖泊”之(zhi)意(yi)。
喀納斯(si)湖(hu):來自維語,有“美(mei)麗(li)富(fu)饒而神(shen)秘的(de)地(di)方”的(de)意思。
瑪納斯廓(kuo)勒(le):來自蒙古語,“馬(ma)納”即巡(xun)(xun)邏的意(yi)思(si),即“河濱有巡(xun)(xun)邏的人(ren)”。“斯”即人(ren)。“廓(kuo)勒(le)”即河流。
克孜(zi)庫爾(er)干(gan):來自維語,有“姑娘城”的意(yi)思。
阿力麻里:來自維語,即“蘋(pin)果”。
奧(ao)依塔克:源于古(gu)突厥(jue)語,即“群山中的(de)一片洼地”。
于田:來(lai)自藏(zang)語,即“產玉的地方”。,
蘇滿塔什:來自維語,其(qi)意為“有文字(zi)的石頭”。
紅其(qi)拉甫:來自波斯語,即“要命(ming)的山溝(gou)”,也被稱為(wei)“血溝(gou)”。
呼(hu)圖壁:來自蒙古語,其意為“有鬼的地方”。
洛浦:來自維語,即“隨游(you)牧而聚集的地方(fang)”。
扎格斯臺(tai):來自蒙古(gu)語,即(ji)“有魚(yu)的地方”。
阿(a)勒通勒克:來(lai)自哈薩(sa)克語,即“有金(jin)子(zi)的地方”。
拜什(shen)托(tuo)格(ge)拉克:來自(zi)維語,即“五棵胡楊樹”。
喀拉巴格:來自維語,即“黑色(se)林(lin)(lin)園”,也有(you)“蔥(cong)郁(yu)林(lin)(lin)園”的(de)意思。
帕米爾:來自波斯語(yu),即“平頂屋”。
拜都拉清真(zhen)寺: 維吾爾語 天房(fang) 之意。
維吾爾(er) : 團結(jie) 聯合 同盟 之意。
- 上一(yi)篇:新疆地名的由來
- 下一篇:新疆地名史話:外界對新疆的別稱
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內容